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ACTA與IPR全球智財趨勢

/郭立昌2011/10/15

ACTA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 反仿冒貿易協議)於2011101在日本東京簽署,簽署國共有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南韓、摩洛哥、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八國,並發表聯合聲明(Joint Statements);此外,歐盟、墨西哥和瑞士已表態支持ACTA,發起國表示:「將來凡WTO(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會員皆可申請參與這個協定。」這項由八國談判代表共同簽署的ACTA,將成為有史以來用於「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執法的最高標準之多邊協議(the highest-standard plurilateral agreement),全球IPR智財趨勢明顯地朝向嚴格化發展,經由他律到自律以保護創作發明人的權益。
ACTA(反仿冒貿易協議)是一個「開創性的倡議」(a groundbreaking initiative),強化國際法律架構,以有效地打擊全球日趨氾濫的商業規模仿冒與盜版。除了強而有力的法律架構需求之外,ACTA還包括創新的規定,以深化國際合作和促進實踐強力的智慧財產權(IPR)之執法。總之,這些規定(provisions)將有助於對抗「智財賊」(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ft),並支持美國的創新與創意產業達成創造工作機會的目標。此外,ACTA創建一個管理機構(a governing body),涵蓋範圍從仿冒商品、網上侵權,到偽藥的智財權嚴格執法問題,其運作將可能獨立於既有的國際機構例如WTOWIPO(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之外,引發各界的諸多疑慮。不過,從聯合國(UN, the United Nations)專業機構的WIPOWTOMarrakesh(馬拉喀什)協議,以迄ACTA都在闡述保護創作發明人的重要性,侵權的行為皆屬違法。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20091月就職後,提名隆克(Ron Kirk)經參議院通過,主掌美國貿易代表署(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隆克自2009318上任後,全力支持日本促成ACTA的簽署。隆克代表美國機構說服南韓參與ACTA的制定與起草,南韓成千上萬的市民因為侵犯版權(copyright infringement)而關閉他們的網站(website),可見其「最高標準的智財權執法」引發的巨大影響力。美國好萊塢每年創作許多的電影,但因科技的進步和數位產品以網路快速地散播,造成盜版猖獗,美國的娛樂產業業者強力支持ACTA,但美國參議員韋登(Ron Wyden)乃寫信給隆克表達關切,盼ACTA能更公開透明(transparency);韋登鼓勵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ACTA(反仿冒貿易協議)如此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的議題,應給公眾一個話語權(to give the public a say over issues that so profoundly affect their lives),盼ACTA能成為更包容(inclusive)且可行的平台。」
ACTA(反仿冒貿易協議)的發起國於20101115提出法律審查草案,開宗明義即告知:「請注意:有效的智慧財產權執法(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係所有產業和全球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第一章開始即說明:「本協議中的內容不應背離締約方(Parties)的任何義務,並在現有的協議包括『WTO貿易相關的保護智慧財產權協議TRIPS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之下尊重其他締約方。締約方可實施比本協議所規定的智慧財產權執法更廣義的國內法,提供這種執法不違反本協議的規定。締約方應無偏見且自由地制訂其法律系統,以落實管理本協議指稱之智慧財產權的『可用性、收購、範圍與維護』等規定。本協議並不為締約方創造任何義務,指示締約方哪裡在法律與約章之下智慧財產未受到保護的舉措。」在ACTA委員會(Committee)及文件(documents)中採用的語言為「英文」(English)。
草案中清楚地標示出各項「規定」(provisions)之外,並「定義」(definitions)各個名詞,例如定義「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指在TRIPS協議第二部份第1-7段(Sections 1 through 7 of Part II)中所有類別的智慧財產知識產權」,以及「1.ACTA意指『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反仿冒貿易協議);2.委員會(Committee)指ACTA委員會;3.主管部門(Competent Authorities);4.Customs Transit(海關過境)指貨物在海關監管下,從一個海關辦事處到另一個的海關程序;5. 日期(days)指日曆上的日期(除了特別指定之外);6. 待轉貨物(in-transit goods)指在海關待轉和轉運;7.人(person)是指一個自然人(a natural person)或法人(a legal person);8.盜版品(pirated copyright goods)指任何未經所有權人(the right holder or person)正式授權同意(the consent of duly authorized)而製作、販售或使用,即使從一篇文章製作出該副本在法律上即構成侵犯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9.所有權人(right holder, 權利人)包括得在聯邦或協會主張智慧財產權利(to assert right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法律地位;10.領土(territory)指海關在某締約方領土和各自由貿易區進行境內關外徵收進口稅;11.轉運(transhipment)指貨物在海關監管下的進出口手段;12. TRIPS協議(TRIPS Agreement)指在WTO協議下的『與貿易相關之智財權協議』(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13.WTO意指『世界貿易組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4.WTO協議指1994415建立於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the Marrakesh Agreement)」等14個名詞。
ACTA要求每一個締約方(each Party)應提供有關智財權執法的「民事司法程序」(civil judicial proceedings),司法當局應有權發出停止侵權的命令(the authority to issue an order against a party to desist from an infringement),其中包括(inter alia):「適時給予第三方(the thirty Party)人士或相關司法部門行使管轄權,以防止侵權貨品進入商業通路(to prevent infringing goods from entering into the channels of commerce)。」各個締約方應提供民事司法程序,司法當局應有權責令侵權者確認、或有合理理由知道:「從事智慧財產權的侵權活動,侵權者應支付足夠的賠償,以彌補所有權人(權利人)因侵權所遭受的傷害(to pay the right holder damages adequate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jury the right holder has suffered as a result of the infringement)。」其中包括:「所有權人提出任何合法的價值數額(any legitimate measure of value submitted by the right holder),包括損失的利潤(the lost profits)、以市場價格(market price)和建議零售價來計算侵權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至於「刑事罪行」(Criminal Offenses)方面,各個締約方應制訂適用於以商業規模蓄意仿冒商標、版權或相關侵權盜版案件的刑法和罰則,任何人參與任何方面的侵權,以及「該商品或服務有關的生產與配銷通路的手段」(regarding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or distribution channel of such goods or services)皆應受到懲處,「不只是金錢的罰款,還有牢獄之災」(penalties that include imprisonment as well as monetary fines),目的在針對商業規模的行為包括懲處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或商業利益的商業侵權活動。
各締約國可提供司法當局有權命令作如下之處置:「1.扣押(seizure):扣押的資產對應的價值來自直接或間接涉嫌侵權的行為所得之資產;2.沒收(forfeiture):沒收的資產對應的價值來自直接或間接的侵權活動所得之資產。3.銷毀(destruction):扣押或沒收的貨品,予以銷毀。」
國際合作方面,各締約國應認知:「無論侵犯智財權的貨品原產地來自何處,智財所有權人的所在地或國籍,『國際合作』對實現智財權的有效保護乃至關重要。為打擊侵權(to combat infringement),各締約國應在適當的情況下,督促負責智財執法的主管當局促進國際合作,這種合作可以包括執法合作(law enforcement cooperation),包括刑事執法(criminal enforcement)和邊境措施(border measures)皆在本協議範圍之內。各締約國也瞭解國際合作應符合相關的國際協議,配合其國內法律、政策、資源分配和執法優先順序進行。」
在「委員會」(Committee)方面,ACTA的簽署國之一「澳洲」(Australia)政府為解決日趨失衡的(imbalanced)區域經濟發展,曾經於2003APEC自費舉辦「Growing the APEC SME Exporter Community」論壇以遴選「最佳實例」(Best Practice),進而形成政策(policies);國際知名社會企業Panhornic ComMec Holding Co., Ltd. (PCH)董事長丁玲虹(Linda Din)從21個經濟體獲選為四個在泰國清邁梅平酒店發表的最佳實例之一。丁玲虹講師接受澳洲政府正式邀請,擔任講師「為解決中小企業的需要」(Addressing the Needs of SMEs)提案倡議建造「Global Channel(全球通路)-TES」,根據其所持有之專利#AU2001100308, 20018249.8, 20214420.8/ BD Nr.20214420.8/ CN ZL00258198.1, 01275745.4 / 00992344/ FR2829270/ JPN3077047, 3098522/ TW164576, 165187, 173516, 192139, 192715, 212870, M250254, M250259/ US6304796B1, EPS, ESD, TES and etc.分別在泰國清邁和曼谷會場公開發表,促成「非接觸式感應科技」普獲接受,射頻識別(RFID)及相關的應用產業開始商用。為幫助各經濟體代表易於了解,特繪製「TES運作圖」(TES Operation Chart)說明:

Above Chart cited from APEC 2003 Best Practice proposed by Linda Din
圖表左上方有個「執行委員會」(Administration Committee),左下方即「智財權與法律中心」(IPR & Law),丁玲虹正式發表獲得最佳實例(the best practice of best practices)後,接著幾天仍持續在會議中被討論,部長聯合宣言則作出決議:「各經濟體應主動參與澳洲倡議的這個計畫。」但不幸的是,由於台灣政商掛勾構成貪腐集團,惡意且計畫性的攻擊原創者,導致丁玲虹病入膏肓,澳洲在2006APEC領袖會議關切其嚴重的後果;然而,台灣貪腐集團依然藐視國際共識,目無法紀地把「TES」未經發明人同意在街肆牟利,並奪取憲法15條保障發明人的「工作權、財產權、生命權」。隨後,筆者在2009年受邀貢獻「重建全球經濟」之道於APEC領袖會議時,特將這張圖表標示於提案書「IIA-TES」(投資美國促成經濟復興,Invest in America for the Economic Stimulus),向各經濟體政經領袖重申「執行委員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執法」(enforcement)上面務必確實嚴格執行。
如今ACTA草案清楚標示「成立ACTA委員會(ACTA Committee)」進行「機構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Chapter Five),每一個締約國(或締約方)應派代表參加該委員會(each Party shall be represented on that Committee)。ACTA委員會應進行下列五項工作:「1.檢討本協議的實施和運行(review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is Agreement);2.審議關於本協議的發展事項(consider matter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greement);3.考慮依照本協議第6.4條修訂任何的建議(consider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6.4 any proposed amendments to this Agreement);4.根據第6.5.2條的條款批准任何WTO成員尋求加入成為本協議的締約國(approve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6.5.2 the terms of accession to this Agreement of any Member of the WTO seeking to become Party to this Agreement);5.衡量任何其他可能會影響本協議的實施和運行之事宜(consider any other matter that ma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is Agreement)。」
【註:第6.4條之條目為「修正」(Amendments);第6.5.2條標示:「委員會應根據加入之條款決定每件申請案。」(The Committee shall decide upon the terms of accession for each applicant.--任何一個WTO的會員(any member of WTO)皆可申請參加ACTA。】
ACTA委員會可決定事項:「1.設立專責委員會(ad hoc committees)或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s)以協助委員會履行其職責,並協助有意的國家(prospective parties)加入本協議;2.尋求非政府人士或團體的意見(seek the advice of non-governmental persons or groups);3.關於本協議的實施和運行提出建議--包括認可之最佳實例指南(endorsing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4.與第三方分享資訊和最佳實例(best practices)以減少智財權的侵權--包括鑑定與監控盜版和仿冒的技術;5.委員會可決定採取其他行動以行使其職能(take such other action in the exercise of its functions)。」
ACTA委員會在「規則」(rules)與「程序」(procedures)方面,「1. 本協議生效後的一段合理時間內,委員會應通過其規則和程序(shall adopt its rules and procedures),並邀請那些簽署而尚未締約的國家參加委員會的審議規則和程序:1)這規則和程序應包括主持和舉辦會議、有關本協議組織職責的表現及其操作的規定,2)這規則和程序可能包括授予觀察員地位(granting observer status)、委員會決定任何其他事宜俾正常運作所需之規定;2.委員會可修改規則和程序(may amend the rules and procedures);3.雖有第五款的規定,但在本協議生效後的第一個五年,經各簽署國的共識後(upon the consensus of the Parties),委員會可採取或修改其規則或程序,包括那些簽署但尚未加入本協議的締約國皆可參與;4.委員會可在3項規定的期間之後,經由本協議的締約國之共識,採取或修改規則或程序。5.雖有4項的規定,委員會只需簽署國之共識,可決定採用或修正一個特定的規則或程序,包括那些尚未加入本協議的簽署國。」
【註:第五款規定如下:「委員會之所有決定應採取共識決,除非委員會另以協商一致方式作決定;委員會提交其審議的事宜應被視為已達成共識,如果沒有締約方在出席會議時作出正式反對擬議的決定(formally objects to the proposed decision)。『英文』(English)應是委員會的工作語言,並支持其工作的文件應以英文撰寫。」】
委員會應至少每年召開一次,除非委員會另有決定;本協議生效後(after entry into force of this Agreement)的一段合理時間內,應舉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根據第6.2.1條規定:「本協議生效30日後交存第六個文書批准(ratification)、接受(acceptance)或核准(or approval),締約方各自之間簽署的文書交存(as between those signatories which have deposited their respective instruments)批准、接受或核准。」
為進一步確定,委員會不得在「特定的智慧財產案件」進行監視或監督(oversee or supervise)、國內或國際執法(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enforcement)、或刑事調查(criminal investigations)。委員會應致力於有關智慧財產權執法(regarding the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的其他國際努力,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to avoid unnecessary duplication)。本協議應以「英文」(English)、「法文」(French)和「西班牙文」(Spanish)簽名,應具有同等效力(which shall be equally authentic)。最後,日本應保存本協議(Japan shall be the Depositary of this Agreement)。

ACTA成立緣起及其成果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2005年在蘇格蘭舉行的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上提議制訂新協議,以對抗盜版,該高峰會認為:「盜版是一種嚴重且有組織的犯罪。反盜版的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儘管有許多消費者在購買時已明知自己正在購買盜版商品。」而在2006年由日本和美國提出「ACTA」(反仿冒貿易協議)的倡議,加拿大、歐盟和瑞士在2006年和2007年加入進行初步會談,澳洲、墨西哥、摩洛哥、紐西蘭和南韓在20086月加入,並開始正式談判;2009年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的團隊參與,則如火如荼地進行。
ACTA旨在強化「貿易方面的智慧財產權(IPR)保護」,針對資訊社會的數位產品,制訂相關保護智財的措施,提高民刑事責任與有關保護著作權條款,要求簽署國(those signatories)應全力維護創作發明人的權益。ACTA的支持者認為:「加強全球貿易的智財保護,打擊侵權與盜版有助於國際貿易。」但反對者則認為ACTA的內容過於嚴苛,充斥諸多限制,認為將有礙於自由市場的發展。美國民主黨參議員韋登(Ron Wyden)在201016即致函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特使隆克(Ron Kirk)提出質疑,例如其函中的第11條問題:「Are you proposing any means to remove impediments to, or encourage, inter-industry arrangem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iracy and facilitates its detection and elimination, and if so, how?」簡譯之,「你有提出或鼓勵任何排除障礙的手段,行業間的規劃以減少盜版的風險,並便於檢測和消除,如果有,如何做?」但USTR仍鍥而不捨地努力溝通協調,而有今天的成果。
台灣應正視國際高標準協議
台灣因不是聯合國(UN)會員,不能參加其專業機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但經由美國與日本、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等國的努力,創建「ACTA」(反仿冒貿易協議),註明只要任何WTO的會員都可加入,不但迴避國際政治的敏感問題,更為台灣開啟一扇通往世界的門。因ACTA著重執行面,協議內容充滿「強制執行」(enforcement)、「落實」(implementation)等字眼,台灣如欲參加,應正視國際高標準協議,下定決心遵守智慧財產權保護。此外,ACTA具有法律約束力,簽署前須先經本國國會批准立法院同意,若錯失良機將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但我國若能把握良機在五年內加入,對我國產業升級必大有助益;同時,更能洗刷「海盜」(pirate)的惡名,朝向發展屬於台灣的第一手科技,領航新經濟世代。。

作者郭立昌為APEC領袖會議代表,早年創造台灣的精密工業,自1986年為落實社會公益使命,進行社會責任投資,發明非接觸式感應科技產業與產品分享世人,促成「Best Practice, E-Commerce, Incubator, ICT, IPR, Micro Business…」等法案和政策。